查看原文
其他

评图报道 | 三年级专题设计:山地建筑游客服务中心设计

2018-02-05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团委



专题认知

山地建筑游客服务中心设计


选题背景——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设计注重建构或结构与建造,生态与乡建等设计原则

指导老师——荆子洋、李伟、谭立峰



方案介绍

赵明辉

设计感言——

这次设计的过程有点艰辛,选择了不太擅长的手法和地形,坚持改方案到最后,画图时间紧觉得没有把想表达的都画出来有点遗憾,但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和自己比较满意的结果都是这次设计的收获呀~最后超级感谢在我进度停滞不前脑子一窍不通的时候都没放弃这个方案谭立峰老师!





方案介绍——

场地选在河流与公路交界处的山坡上,基本保留山地地形的走势,同时屋顶向下生长形成两种不同的空间。通过地形与屋顶升降咬合错动形成交流空间,满足人和马的对空间不同需求。在建筑外立面加整面玻璃幕墙整合立面,同时形成幕墙与墙体的间隙空间。



杜世宇

设计感言——

通过这次设计,我增加了对马匹的认知,同时意识到建筑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客观实在,它的生成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使用者,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在解决马匹问题时,我发现有时一些劣势或困难恰恰能够通过设计转化为其独树一帜的优势。




方案介绍——

在这次空中草原游客服务中心的设计中,我以马匹的特色为出发点,以人马之间的视觉交流为核心贯穿整个设计。将人们行走的流线提取出来,以坡道的形式实现室内室外、宽阔封闭、高处低处、向阳背阴等多重人马视觉交流的场所,让人漫步于坡道之上,犹如置身于一场以马为主题的映画中,步移景异、场景交错。


周轶譞

设计感言——

这一次设计还有很多不够好的地方,比如最终的成果其实是和概念有点跑偏的,有些想象中的空间场景并没有实现。最后超级感谢谭老师耐心教导~如果说这次作业里最遗憾的地方,大概就是把地形做得太丑了吧 _(:з」∠)_





方案介绍——

在开始时提出的概念是人和马的互动,所以采取的是将人和马的流线在一些地方交叉一些地方分离的策略。流线交叉的区域可以进行人和马的互动,流线分离的区域可以让人在远处看到马。最终生成的方案就是两条细长的体量相互交叉。



彭元麓

设计感言——

本次设计中我试图跳出常规的设计模式,不再执意于一个高大上的概念,也摒除各种分心的“小趣味”,在荆老师的帮助下确定了这个新颖而富有表现力的结构形式之后便努力将其贯彻到底,对细部构造等都进行了更深的考虑。能够克服困难、突破以往的自己就是最大的收获。



方案介绍——

该设计从结构出发,V形柱与三角格梁营造出独特的空间氛围;游客中心与马厩相向并置,以天桥相连,均以倒坡屋顶覆盖,形成既利于通风采光又具标志性、如蝶翼般的建筑形式。以游客观马、与马亲近组织由外而内的空间序列,提供了多种选择与丰富体验。




郑佳茜

设计感言——

第一次接触山地设计,同时还要考虑其他物种的使用感受,在设计之初完全懵掉。经过多次与老师的交流,知道了要结合地形的剖面设计从场景入手;又啃了一本书了解一些基础知识后,在二草才确定了自己方案的大致走势。所幸结果还算完善,而且这也算第一张完整的图,这波心路历程令我难忘。感谢李伟老师和组员对我的帮助!



方案介绍——

设计的题目是山地建造——游客服务中心设计,另附一养马功能。作者认为设计难点在于结构设计、建筑与环境(山地)融合、人的观马体验。试通过一条拟定流线,引导形体生成;并结合地形改造,使游客在行走与停留间感受建筑与自然的交融,同时实现观马趣味。



郜若辰

设计感言——

这个设计的原形来自于某个课前半小时随手做的小模型,原来准备课后顺手扔掉,没想到它被老师挽救了回来,一步步形成了最后的方案。这次设计可以说是做的很顺利了,整体思路也理得比较清楚。希望下次可以挑战一个“叛逆”的设计,期待~



方案介绍——

本设计选址在面对十八盘村以及主要公路的山地上,设计上主要考虑与建筑与场地的关系以及建筑内人与马的交流。从场地关系出发,建筑在体量上如同山体掀起一角。建筑分为四个层次:内部为马场,中部环线为交通空间,外部环线分别为人与马的使用空间,环绕马场的六个筒为观马空间。各层次间相互渗透,形成丰富的空间体验与观马体验。



葛修琪

设计感言——

一次非常纠结也饱受打击的方案设计,最后能顺利完成,十分感谢荆老师的指导。在方案和图纸表达上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继续努力呀,不过能看到自己的进步还是很开心的。



方案介绍——

游客需在游客服务中心换乘马匹骑马上山去往空中草原,基于此种需求,将游客服务区域设于核心,马厩设在不同标高的山体上,通过坡道连接,使游客不仅获得丰富的观看马活动的视角,也能在挑选马的同时完成高程的转换。



马力群


设计感言

第一次尝试用纯粹的几何形作为对设计题目的解答,有老师认为需要破坏“圆环”的完形以增加空间“复杂性”,我仍觉得方案从大处到小处都应遵从同种理念,才能做到极致的纯净。完成此次作业,对山体、乡村有了一定认识,期待下次设计。


方案介绍——

此次方案概念很简单,用圆环围合跑马场,圆环一层主要作为马厩,二层游客服务中心,同时考虑村民的需求。结构采用梁柱体系(梁架为平面网架结构)。建筑建在山巅,最大范围辐射服务区域。


徐雪健

设计感言——

做得比较开心的一个方案,尽管它让我今年的通宵次数险些追平去年。方案初期找到一个喜欢且操作性强的构想很重要,但感觉自己对空间细节的处理、语汇的运用还是比较差,最终的图纸表达也没有时间了,草草了事而已。最后非常非常感谢李伟老师的用心指导。




方案介绍——

最初的构想就是追求一种建筑从山体中自然升起的感觉。为顺应山势,游客中心的边界大致取等高线的垂线,以建筑边界的延长线确定马场边界。两者之间用一段桥和一个博塔式的筒相连,从而加强形式上的联系。总体上比较强调建筑与环境的融合以及人与马的流线组织。



张纯凤

设计感言——

这次设计和我之前从平面出发的设计思路完全不同,我首先进行的是对空间的设计和思考,之前惯用的设计步骤这次也不能完全对应上,导致设计中后期整个人都不知道该干什么……不过的确比之前操作的空间更有意思了!很喜欢这个方案,山地复杂的自然环境本来就更加丰富有趣,又有人和马两方面要兼顾,虽然最后并没能完全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这次设计从谭老师那里学到的东西太多啦!他讲的其他空间操作的方法好想在以后的设计里面都试一试!



方案介绍——

我的方案选址于公路、村庄之间,横跨河流之上,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依照山势,尽可能自然地建设游客服务中心与养马场。设计从人、马、自然之间的空间关系出发,探讨不同空间条件下人与自然、马与自然的互动,在此基础上加以组合、推敲,形成了空间原型。通过折板的手法,将这些空间原型实现在建筑中。同时依据人的行为、流线与马的行为、流线之间时而分离、时而交叉的关系来进行内部空间的布局。


李明晖

设计感言——

从设计构思到图纸表达,其实自己做了很多思考。可能是通宵通傻了,最后没有很好表达。考虑到了设计还有很多不完备之处,但不应该因此忽略掉自己方案的优点和进行的努力尝试。非常感谢从方案完善到图纸表达老师的启发和建议,评图时给予的肯定,以及荆老师的人生道理。渐渐懂得了做方案的方式,多积累多做,少纠结。



方案介绍——

连绵的远山,大地生长的村落。方案取形于传统桥梁概念,将传统桥墩式结构演变为现代钢结构桥梁支撑体系,利用村口公路两边高差植入建筑体量,有机契合山体,形成冲上云霄,穿越山体之势。运用暖色毛石配合金属钢架,结合场地设计形成丰富的台地景观。廊道回折,连续平台,下沉互动,桥式建筑成为开放的展示基地。游客与村民,人与马均可漫步于建筑之上,穿行于建筑之间。



小编的话:

关于三年级建筑学常规班的专题设计作业展示到这里就结束啦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设计之路上能更上一层楼,

在以后也会有更多更精彩的作业同大家分享,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新媒体中心预祝大家新年快乐啦~




整理编辑 | 顾家溪,李恒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